人生苦短,岁月如梭,人生如梦,岁月蹉跎。
但是,无论如何,总有一段难忘的记忆,令人感激淋漓;总有一段欢乐的时光,让人不舍离弃。
50年前,当寄人篱下的赤子遭遇排华的恶浪,经受华校被封就读无望的折磨,祖国的接侨船劈波斩浪,一批又一批将流离颠沛的“难侨”接回唐山。七天七夜的远航,终于见到五星红旗飘扬的黄埔港。巨幅的欢迎标语,锣鼓喧天的呐喊,曾经使我们热泪盈眶。初冬,乍寒,武汉侨校的老师和领导亲自迎接,将厚实的棉袄披到每一位同学肩上。一声招呼“到武汉,到长江,!”
北上的列车,汽笛拉响,满载赤子的车厢,《歌唱祖国》唱响,承载了多少美丽的梦想?可曾想到窗外的气温逐时下降?学校,在那荒野的鲁家巷,宿舍的窗口是那薄薄的油毛毡。
冬夜,无情的寒风,穿透毛毡的缝隙,钻进那原本就湿冷的被高,惊醒梦中的赤子,颤栗,抖落了多少窗外的寒星?未闻“艄公的号子”哪来的“稻花两岸”,“鱼米之乡”?
曾记否?第一课,冯主任把我们带到东湖,赡仰屈原的雕像,学习屈原爱国爱故乡,虽然穷困,虽然落后,但是我们无可挑剔,就像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亲娘。
课堂上,老师介绍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,激励我们斗志昂扬;课堂下,老师和我们促膝谈心,如春风化雨,温暖心房。
在那“大半饱,瓜菜代”的日子里,校园,演绎着团结友爱,共度难关的场景:女生,将那稀稀拉拉的高梁糊,倒出半碗,将那硬硬板板的窝窝头,掰下半边,让与男生;男生,将那珍藏的咖啡与姐妹们分享,出门个个是“护花使者”,而那白树油、驱风油、万金油却成了“爱心油”,散发出友情的芬芳。还有老同学帮助小同学,共青团辅导少先队,甚至白天帮小同学洗衣,夜间给小同学盖被,“大哥大姐”的称呼,如今想起,令人愉悦心广。
曾记否?每逢节庆,每个班级都有节目演出,就在那食堂兼会场的“大礼堂”,演绎着源于异他乡的歌曲舞蹈,吉他口琴曼多林,二胡锣鼓小提琴,师生同画,古今中外,一曲风雨同舟,甘苦与共的交响乐,在鲁家巷上空,鸣响!
不可否认,最后那段风雨飘摇的日子,曾经伤害了赤子拳拳之心,甚至熄灭了“努力学习,报效祖国”的冀望。不堪回首,风流云散,风流云散,依依惆怅,!
然而,无论是香江,无论是大洋,凡有三五校友的地方,每年都来一小聚,举杯畅饮,诉说那往日的欢乐与忧伤;轻歌曼舞,回味那曾经的青春年华,再来一一曲,“哎哟妈妈”!
无论如何,武汉侨校的五年学涯,是我们人生经历的第一转折点,是我们生命旅途的第一里程碑。
为何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?感同身受!感同身受!
虽然,鹤去楼空,武侨不再,却是抚今追昔月明中,月明中。
感恩,武侨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,终生难忘!
祝福,武侨老师和校友们吉样如意,幸福安康!
写于2010.3.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