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《“天道酬勤”黄英来》
按照武汉侨校的分类法,黄英来是65届同学,也就是1965年秋离校的。当年高三仅有一个班,共约三十位同学。后来又上大学的,又分配到工厂的,有教书的,各散东西。直到旅港的校友组织了校友会,失散三十年的同窗才慢慢又凝聚起来。这中间,黄英来是一个很强的凝聚黏合剂。
在侨校时代英来已是学生会和班上的领袖人物,为人一向忠厚而低调、随和,在同学中很有人缘,“旅港武汉侨校校友会”的筹备至成立,他都是核心。“校友会”从65年成立以来,英来一直当了四届会长,大公无私地领导着校友会,把散居大江南北,大海内外的新旧武侨校友团结起来。至今他还是一如既往,关心和参与校友会的工作,我们这批65年及之前离校的老同学,所以能有缘认识后来到校的大批新校友,这和英来及新会长游小民的努力分不开。
黄英来是印尼侨生,1945年在印尼苏北省丁宜(Tebingtinggi)附近的一个被英来称为“乡下”的小镇出生。1960年举家回到祖国,当年的“湖北归国华侨工业学校”一建立,他就成了第一批学生之一。后来“工校”改为“补校”,1965年他考上北京外专,毕业后分配到福建工作。
我们这一代侨生,大豆在祖国最困难的三年灾害前后回国的,这其中的爱国情怀,从海外略“舒适”的中产生活一下掉入那“瓜菜代”和零度以下的“小雨加雪”,其中感受不足为外人道,英来一向不喜谈他奋斗的经历,更不谈他在内地如何克服困难,力求上进的过程。但他来港后,几十年来,对国家、对社会、对侨团所作的贡献,有目共睹。
英来他们兄弟,实在改革开放初期,是第一批回内地设厂的“港资”之一,为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。在他的事业越来越兴旺之时,他不忘关照在内地的校友,在就业生活及侨务的工作方面,他都尽自己能力去协助。在香港,除了我们自己的“武侨校友会”,近年他还接掌香港历史最长,成员最多的香港侨生社团“侨友社”,以他的组织专长和平易近人的低调作风,极力推动和谐的社团文化,把“侨友社”领导成香港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华侨社团之一。
英来事业有成,一对儿女也学业有成,这一切还要归功英来的贤内助章美月,每一位成功人物的背后,那一半是功不可没的。英来几十年的奋斗史和成就,在《今日华人》和《侨友乐》等报章网络都有详尽报道,熟悉的校友都很清楚,这里就不重复了。根据记者程晨和张素娟在《真心谱写和谐情》报道中的资料,英来历任伟利宝有限公司、达成金属制品厂、惠州达成绿川薄膜开关厂董事总经理,并任中国侨联第八届委员会委员、湖北省第九、十届政协委员、香港侨友社会长、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常务董事、旅港武汉侨校校友会名誉会长、香港北京华侨联合会名誉会长、珠海市侨联名誉主席、厦门市侨联常委、湖北省侨联委员、黄石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、贵州省海外交流学会常务以及北京市、惠州市、宜昌市、荆州市、十堰市、襄樊市侨联顾问等职。在中国60周年国庆典礼,英来和同为武侨校友的吴武华、姚鸿明,一同被邀请到北京参加国宴并登上天安门观礼台。
英来在他办公室里悬挂的四个大字书法“天道酬勤”,最恰当道出一切!
左一为黄英来
中间一排左二为黄英来
第二排左起第6位为黄英来